19年前全仓工行的人配资查询114,现在怎么样了?
2006年秋天,老张攥着刚发的年终奖,站在银行门口犹豫不决。
“买股票?万一亏了怎么办?”同事劝他,“不如存定期,稳当!”
可老张心里盘算着:“工商银行可是‘宇宙行’,总不会倒吧?”最终,他一咬牙,把攒下的10万块全砸进了工行IPO——3.12元/股,买了3.2万股。
谁也没想到,这个看似保守的决定,会在19年后让他的账户悄然膨胀到42万。
更让人意外的是,这期间他几乎什么都没做——既没盯盘,也没逃顶,只是默默把每年的分红再投进去。
一场“懒人投资”的胜利
“当时就想赚点股息,比存银行强就行。”老张翻着账户流水感叹。
19年来,工行累计每股分红2.93元,他用分红不断买入,持股量从3.2万股滚到6万多股。
按今年6月7.05元的股价算,市值已达42.7万,年化收益7.8%。
这数字看似平淡,却暗藏玄机:
跑赢通胀:同期CPI年均约2.5%,工行收益是它的3倍;
碾压理财:银行定存年化仅3%,10万变17.6万,还不到他的一半;
吊打股民:上证指数年化3.2%,散户炒基金平均收益仅2%-3%。
但老张也有遗憾:“要是当年买的是茅台……”确实,同期10万投茅台现在值500万。
可工行胜在“稳”——2008年金融危机时茅台腰斩,工行跌幅不到30%;2015年股灾,它分红照旧;2020年疫情,净利润仍超3000亿。
银行股的“慢富逻辑”
为什么工行能躺赢?三个关键词:
1. 分红再投资:19年分红再投让持股量增长89%,复利效应贡献近半收益;
2. 低价增持:2013-2014年股价低迷时,分红能买更多股份;
3. 政策托底:新“国九条”强制分红,工行股息率已达6.51%,比国债高4倍。
“这不是暴富的路子,但适合普通人。”某券商分析师直言,“工行市盈率才6倍,市净率0.62,相当于用6毛钱买1块钱资产,安全垫足够厚。”
慢,才是最快的捷径
回头看,老张的“佛系投资”反而打败了市场上90%的折腾:
短线客:频繁交易者多数亏损,券商数据显示,持股超3年的散户盈利概率超70%;
炒房族:北京房价年化8.5%看似更高,但流动性差,工行随时可卖出;
追热点者:新能源、AI等概念股大起大落,工行每年稳稳分红4%-5%。
“投资不是赛跑,而是马拉松。”老张笑着说,“我现在每年光股息就有2万多,抵得上退休金了。”
或许配资查询114,真正的财富自由,就是这样一场悄无声息的复利游戏。
联合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